LIBRARY

連載|舊圖紙之旅

第7章 第二十一號館(1914年~1961年左右)[從曾禰到保岡,後至櫻井小太郎]

江島 知義

保岡勝也繼承了出自J·康德與曾彌達藏的一丁倫敦的都市設計,并加以創新,再傳至櫻井小太郎
※圖中所示號碼為館號(如:①為一號館)

仲大道東側的連續立面圖。統一建築高度,簡化主立面設計。但是房頂的高度有所不同。 相對的建築主立面保持一致。街景、接力設計。

簡而言之,丸之內從喬賽亞·康德的第一號館開始,開展到曾禰達藏的第4~7號館,之後由保岡勝也設計了第8~21號館,構成了馬場先大道和仲大道的街區風貌。保岡繼承了康德和曾禰的部分特徵,之後交至櫻井小太郎之手。保岡繼承了來自曾禰的第4、5號館和第6、7號館設計的開展(比起馬場先大道、仲大道的設計更為簡潔,對面建築的主立面保持一致),設計了仲大道北側的第8~11號館,南側則繼承了馬場先大道的風格,設計了第12、13號館,第14、15號館與仲大道北側一樣繼承了曾禰的設計風格。然而,光是繼承無法使其流傳,需進一步加以琢磨,一是第14、15、18、20號館的對面的交叉路口,附加了塔狀設計;另一方面則是在保岡最後的作品——21號館上的屋頂並非使用延續到20號館樣式的屋頂,而改為平屋頂。此為嘗試從英式大型建築向美式轉移的跨時代建築。之後,櫻井開展了平屋頂形式的建築設計,更進一步向辦公大樓建築設計的探索之路邁進。

面向交叉路口的各個建築採用塔狀設計。此外,仲大道的兩側設計保持一致。

本網站內容(資訊、資料、圖像等)之著作權及其他權利歸屬本公司或授權本公司使用之所有權者。禁止超出法律允許之範圍任意複製、轉載、篡改或散發。